主题劳动教育:定向师范生劳动教育读耕实践新探——以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来源:产新网       编辑:时代艺术
2025-05-09 17:05

刘 蕾  孙晓姝  

    摘要:传承传统耕读文化,对定向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特别意义。主题劳动教育就是将传统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与师范生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出“主题赛事、主题农事、主题服务“三类型和“探究、挖掘、实践、反思”四环节主题劳动教育新模式,以实现农耕文化与师范生劳动教育的现实耦合,为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以及未来岗位技能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主题劳动教育;定向师范生;读耕实践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脉,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的使命。定向师范生的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应更加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本文就如何在新时代开展定向师范生劳动教育进行探究,旨在通过“三类型”、“四环节”主题劳动教育的实施,为师范生劳动教育寻找一条可行性的实践道路。
    一、师范生开展主题劳动教育读耕实践的意义
    定向师范生劳动教育与一般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的目标不同,一方面,师范生劳动教育强调对农耕文化的感悟、理解、认同,提升自身的乡土情怀,为扎根乡村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为未来劳动课程教学增长技能,提供方法指导。因此,在师范生开展主题劳动教育有其独特意义。
    1.促进劳动教育理实一体推进。主题劳动教育的读耕实践强调将读和耕进行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即在读中体现耕的意识,耕中融入读的氛围。其中,“读”包括在老师指导下对劳动价值、意义的解读,对相关劳动作品的阅读以及对劳动内涵的时代研读,与时俱进,在“读”中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劳动的情感与智慧,体悟劳动的使命与责任,品悟劳动的情趣与艺术;“耕”包括体力、心力、智力实践,在力耕中掌握知识、训练劳动技能,在心耕中增强责任、培塑品质,在智耕中产生思想、创造价值。读、耕两面一体,循环往复,互为起点,在读、耕中交流互进,共同成长。
    2.促进劳动教育课程品质提升。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灵魂。师范生的劳动教育除了深耕种植农作物的生产劳动外,更要挖掘劳动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内涵。读耕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包括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以及具有地方和专业特点的实践课程。课程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寻找适宜的驱动性问题,形成劳动主题,开展真正有价值、有趣味、有文化的主题劳动实践,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劳动课程的品质和效益。在课程评价环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学生参加比赛、志愿服务、实践劳动等结果转换为劳动课程的分数纳入学分银行,和理论课程的结果评价共同构成劳动课程成绩。
    3.促进师范生综合能力提升。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形态以及劳动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教育部出台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系列标准(教师厅[2021]2号),强调师范生四大能力标准,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2024年,包括师范生在内的的高职学生全国技能大赛全面改革,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由此可见,跨文化、跨学科、跨专业的项目化教学势在必行,劳动教育亦不例外。读耕融合的主题劳动教育恰恰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在价值观念上,主题劳动强调探寻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和生活性的主题,希望运用系统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尊重劳动并通过劳动教育人、锻炼人、发展人。
    二、师范生主题劳动教育读耕实践例说
    近两年,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常注重师范生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在选定主题内容前提下,按照“探寻”,即探寻主题活动的驱动性问题,明确活动目的;“挖掘”,即挖掘活动主题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劳动意义;“实践”,即劳动实践,包括提升劳动技能、融洽交往关系、塑造劳动品质等的实践活动;“升华”,即对劳动教育主题及意义进行总结提升,以便举一反三。
    下面以主题劳动教育“三类型”、“四环节”为主线,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1.探寻主题明目标。主题劳动教育的“主题”本质上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如何找到恰当且有意义的问题是该活动的首要目标。比如,在主题赛事中,一方面将劳动文化融入比赛内容,有“劳动者之歌”朗诵活动、劳动主题诗词讲解等,增强学生对农耕文化、劳动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举办乡村主题的演讲、宣讲、劳模工匠故事会等比赛活动,提高对乡村、对劳动者的了解。比如,在主题农事中,有一个“非遗项目麦秆画是如何制作成的?”主题项目。东台庆丰镇非遗传承人刘用明老师以自己精湛的技艺努力坚守麦秆画这一阵地,我校美术老师张雪梅有幸成为她的弟子,张老师决定在学院成立“麦秆画工作坊”,学前专业学生们表现出极大兴趣,于是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后面的活动就水到渠成了。再比如,一段时间,网上盛传“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疯狂繁殖,影响本地植物生态的新闻。学生普遍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花?怎么对我国其他植物产生物种侵犯的?如何清除它?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联系盐城经济开发区三墩社区,组织了一次“走进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主题劳动。
    可见,主题选择既有关注社会热点动态和学生兴趣的必然选择,也有即时发生事件的偶然选择。教师要注意把握事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让主题变得更加丰富而积极。
    2.挖掘意义强内涵。读耕实践强调读和耕的有机融合,既体现劳动的意义,又呈现文化学习的实践性。比如,在主题服务劳动“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活动中,我们首先组织学生上网对该植物进行认识并一起研讨交流,一是了解该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前生长情况,二是借此对学生进行国家总体安全观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也是当时时政热点问题。再比如,在学前教育开展的主题农事“金秋拾趣”活动中,借助季节自然变化,组织学生走进自然,用灵巧的双手和灵动的智慧,把秋天的落叶制作成各种艺术作品。在这里,老师布置学生挖掘秋天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搜集并朗诵王维、刘禹锡等描写秋天的古诗,一片诗情画意,让师生沉醉其中,感受到浓浓的美育浸润。比如,为让学生感受并传承传统中秋文化,“行知”劳动工作室组织师范生开展“情满中秋、饼香传情”月饼制作主题劳动教育。大家首先查找资料,了解月饼的来历,并结合12生肖等文化内涵,设计了12生肖图案、福字、盐城文化等主题月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参与了劳动体验,学会了技能,更深入了解和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举多得。
    文化内涵的挖掘,是主题劳动教育的亮点,也是师范教育的根基。文化内涵挖掘一要自然融入、锦上添花,不能生硬嫁接、画蛇添足,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老师适当点拨提醒。
    3.潜心实践增本领。劳动教育关键环节还是具体实践,在“做”中提升劳动技能,增进交往关系,培塑劳动品质。主题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比如,在主题农事“枇杷熟了”活动中,涉及到工具制作、分工合作、人员沟通等,在这过程中,我们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包括如何制作摘枇杷工具的创意、动手能力,如何摘到高处枇杷的思维方式,以及爬树的技能和勇气,良好沟通能力以及分享收获成果的习惯和品质等。再比如,在主题农事“深耕种植”活动中,大家对校园里一块面积为5亩左右的“思源”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开垦种植,围绕并有侧重点的灵活运用垦-种-赏-收-品五环节种植劳动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品质。这是我校学生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大家按照节气和时令在这块土地上耕种,使用钉耙、锄头、铁锨多种工具,种下200多株西瓜、西红柿、辣椒等瓜果苗,还成片收获过玉米和大豆等庄稼。劳动中,同学们掌握了基本农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常见瓜果蔬菜的种植流程,培塑了自己的细心、耐心以及“手上有灰、脚上有泥”的吃苦精神,达到了陶行知所说,“劳动在谋手脑之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了解劳动者甘苦”之目的。
    劳动实践环节关键要让学生掌握干活的流程,懂得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在反复操作中练技能、增本领、长精神,养成细致的做事习惯和良好品质。
    4. 反思交流促提升。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分享,是主题劳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的同时,反思不足,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该环节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在主题农事“稻子熟了”活动中,组织学生去盐都尚庄开展耕读劳动实践后,班级召开了一次以“珍惜粮食”为主题的班会,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完成一份手抄报,对活动进行反思交流。比如,学生参加主题农事“枇杷熟了”,经过创意环境布置、现场故事讲述、摘枇杷等环节后,师生一起品尝枇杷果实,吟诵关于枇杷的诗词,制作谜语等,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收获的喜悦和美好。比如,主题农事去东台参加“麦秆画是如何做成的”非遗麦秆画工作坊的实践活动后,回到学校,张老师带着社团学员们用刘老师介绍的方法,动手学习了麦秆画的制作方法,一边学习,一边探讨交流,分享了此次经验学习的成效。
    反思分享环节是建立在前面各环节认真完成的基础上的,是整个主题劳动教育的落脚点。该环节关键是要做好充分准备,大家对自己的劳动过程进行梳理,形成文字材料后再进行。形式可以多样,讲、写、画、赛都行,目的是提高自我认识,为以后的活动打基础。
    三、师范生主题劳动教育的启示
    通过上述一些案例解读,结合劳动实践过程,我们认为师范生主题劳动教育能带来如下启示:
    1.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劳动教育即把一次劳动教育放在一个具有明确主题和多种元素构成的系统活动中,因此,明确主题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师范生读耕实践活动的主题有“主题赛事”、“主题农事”、“主题服务”三大类。其中“主题赛事”是指通过各类大赛活动的组织、服务、创作、训练、合作、研讨等综合性事务锻炼学生自我管理、同伴交往、知识技能、自信自强等品质和能力;“主题农事”则是师范生通过参加校园劳动基地、校外实习基地、非遗实践基地等开展深耕种植或非遗手工作品制作活动等,感受农耕文化,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成果的相关劳动;“主题服务”活动,则是师范生赴社区服务、寒暑假三下乡实践以及其他志愿服务性劳动等,在服务社会和他人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正因为有了这些明确的主题,让劳动教育更加丰富和深刻。
    2.要有完整的过程。主题劳动教育是一个丰富的系统活动,有一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完整流程。从主题确定到文化内涵挖掘再到具体实施,最后进行反思分享,这种完整性一方面是让劳动过程成为一个微型项目,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如果是单个的碎片化、零散的活动,缺失文化内涵和意义的拓展,虽然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还称不上一个系统地劳动教育过程,达不到完整的教育效果,更难实现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要有必要的升华。反思升华是主题劳动教育意义内化的过程,无论是学生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劳动观念的最终实现都必须经历这一反思升华过程,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或者收效甚微甚至前功尽弃。这一过程最好是在老师的组织下集体进行,形式上可以是理论的,口头语言表达,或是实践技能操作,根据主题劳动教育情况而定。如果是农产品收获,可以一起分享美食并交流感受;如果是某种技能学习劳动,则要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操作,能举一反三,体现劳动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教师厅[2021]2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1.03.26)
    3.傅豫园、钟慧敏、郑雨花.初中劳动课程项目化学习案例[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董美英等.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研究——“五育融合”的视角[M],河海大学出版社.2022.12.
    6.朱永新.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在劳动课程中的回响[N].中国教育报,2024.8.29.
    7.孙晓姝等.收获里的审美蕴涵:师范生劳动教育实践例说[M].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08.
    8.曹桢.新时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05).
    9.徐艳等.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与体系架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05).
    10.张泰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四维意蕴[J].教育研究.2022.43(06).

    作者:刘蕾、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孙晓姝、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广告位810*200
相关阅读
香港双非子女协会成员到访立法会

香港双非子女协会成员到访立法会

「香港双非子女协会」执行会长李彩妙偕二十多位成员,5月6日下午参观立法会大楼,并拜访立...

2025-05-09
主题劳动教育:定向师范生劳动教育读耕

主题劳动教育:定向师范生劳动教育读耕

刘 蕾 孙晓姝 摘要 :传承传统耕读文化,对定向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特别意义。主题劳动教...

2025-05-09
重庆涪陵:陈氏宗亲会2025年迎春联谊会在

重庆涪陵:陈氏宗亲会2025年迎春联谊会在

1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陈氏宗亲会血脉相连兴家风,众志成陈求昌达2025年迎春联谊会在星海湖...

2025-01-13
齐鲁文化教育网一行到山东圣翰财贸职业

齐鲁文化教育网一行到山东圣翰财贸职业

齐鲁文化教育网 12月23日讯:近日,齐鲁文化教育网总编辑鲁峰先生、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山...

2024-12-24
庄宏华老司令员国防教育报告会在成都十

庄宏华老司令员国防教育报告会在成都十

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全民国防教育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

2024-12-08